此后仅仅过了不足10天,2015年4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加强中药饮片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必须加大相关案件查办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药饮片监管,从而达到净化市场、规范秩序的目的。至此,有17家中药企业被停产、停销,或者收回GMP证书,有的企业进入立案调查阶段。
而今整个中药行业,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喜夫?悲夫?
笔者作为一名有20多年中西药物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目前市场这种现状除了痛心,更多的是忧虑和无奈;就笔者所了解,停产、没收证书的企业中,一部分是虚假开票套票,一部分是没有在经过GMP认证的厂房里生产,更有一部分是制假、售假、染色、增重、掺伪、掺杂,以次充好等。
前不久,省第十二次人代会有代表提案:以前价廉物美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等市场已经不多见,却被20多元的复方丹参滴丸取代,建议政府给中药制药产业以扶持,让价廉物美的中药服务于老少边穷的广大农村地区。
个人认为,价格低廉的中成药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药,定会价格一路高歌,原因如下:
第一:中药不同于化学药物,化学药物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得到,可以规模化、集中化大批量短时间内生产出来,且没有自然界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只要具备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均可生产。
中药,却是自然生长而成,各自有自己的生长地域:人参必定生长于东北,三七必定生长于云南、广西,山药一定是河南地区,菊花肯定是河南、杭州等地,而元胡却量产于陕西汉中和浙江,党参、当归却量产于甘肃陇西地区,白鲜皮量产于东北和内蒙,北五味子量产于辽宁等等。你若将人参种植于云南,结果个大无效,凡此种种,生长地域的限制,使其扩产量产有难度,因此,随着人们的需求增加,中药材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第二:中药生长周期长,不可能像西药一样短时间内得到。
中药中生长周期最短的半夏、夏枯草,从种植到采收,至少需要半年,而党参、当归等生长周期至少一年以上,三七、人参生长周期至少3至5年,生长周期1-3年的中药很普遍,因此,中药材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前几年出现三七120头规格的600元以上每公斤,虽然近期下降到135元左右,但是还是远远高于2007年左右的55元每公斤。白芨药材现市场价格650元左右,重楼达到800元左右,羌活在140元左右,柴胡80元左右。
第三:物价上涨,导致各种费用上涨,尤其是人工一项,工价是10年前的十几倍,加上水、电、农药、化肥、运输费用等的上涨也是十数年前的价格无法比拟的,因此中药材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第四:国家实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
这确实让中国的制药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人员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成本的增加,尤其是2010年半GMP标准实施后,企业为满足新版GMP硬件标准而投入的改造费用,均在千万元左右,这也是中成药成本增加的一个直接因素。
第五:按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中成药生产投料的应为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并经过必要的炮制的净药材。
如果按照规范炮制,一公斤白术药材,经过净选、切制、麸炒后,最多能得到0.7公斤麸炒白术,市场统货白术药材价格11元左右每公斤,炮制后不计算各种费用,麸炒白术每公斤价格不低于15.7元。
这里还没有计算药材采购回厂以后必须进行全检(性状、显微、理化、含量等等,项目比西药原料检验复杂且周期长)如果加上检验费、管理费,炮制所用的辅料费、人工费,一公斤麸炒白术的价格至少达应在20元以上。
第六:中成药生产企业一直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环保成本高。
就我们常见的中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产品,其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净药材投入生产,液体制剂一般均要经过提取、浓缩处理,固体制剂要需要经过干燥处理,而提取多为水提或者醇提取,一般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10倍,提取2-3次。
整个处理过程,是能耗消耗最大的过程,提取、浓缩、干燥所用热能多为蒸汽源,正常情况下,一顿标煤600元,生产每吨蒸汽至少需要标煤220公斤,需要天然气至少80;立方米;浓缩工艺最常用的双效浓缩器,减压蒸发掉一吨水,需要650公斤标准蒸汽;如果工艺规定用乙醇提取,乙醇的损耗在30%左右。除此之外,药渣的存放、运输处理费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而提取所需的饮用水,目前工业用水每立方在5元以上,每投入一吨净药材提取,至少需要加水16(20)吨-24(30)吨,而这些水90%以上需经过蒸发处理掉,而蒸发处理掉的水中COD指标远远高于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因此,企业还需要建设污水处理设置,一个处理1000吨净药材的中药生产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如果 加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等费用,将会更高。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市场的净化和规范,价廉的中成药必将会成为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中药,必将成为价昂物美的贵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