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平台迎来高峰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较一般时期多,日活人数高峰达到148.21万人,同比增长率最高达10.11%。本次疫情期间,医药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抢购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手套、酒精以及预防及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途径。
爆发性的需求使医药电商平台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可能。据永玲麟数据显示,今年1月24日-1月30日,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148.21万人,平均增长5.44%。在政策和市场红利的推动下,今年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1756亿元,同比上涨61%。
政策利好是此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力。除了第2次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给行业带来了充分的想象之外,最近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进医保的消息,也给了医药电商企业带来了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近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市医保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推出“医保”12条措施,包括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
医药电商市场主要涉及到市场教育、配送效率和药品种类限制三方面,这也是大众意识中阻碍医药电商发展的三座大山。不过,目前这所谓的“三座大山”也在被逐渐瓦解。
医药电商的药品种类限制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而且国家对网上售药的政策一直比较模糊。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可能会使得国家在医药电商的相关政策方面作出一定调整。不过对于医药电商平台能不能争夺处方药这件事也不用抓的太紧,那些需要精准诊断的疾病的相关处方药或者不能随意使用的药物,患者还是会选择去线下医院。这些药品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放在电商平台上。不过这些处方药之外的市场已经足够大了,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能把控好这部分市场,也能跑的不错。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排名首位的国家,为1.14亿人,人均医疗支出为549美元。
此外,永玲麟表示未来产业链整合一体化是一个大趋势。医药电商不仅仅停留在卖药,消费者也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全凭个人经验在线上买药,越来越多的服务会融合进去,比如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买药是和诊断紧密结合的行为,加入在线问诊,对平台的发展有利好作用,用户粘性会更强,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在老牌医药电商的C端争夺战中,只需重点打好渠道与配送两张牌,也就基本上抓住了消费者。加之《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对于慢病药物医药支付的覆盖,医药电商乘着东风前进了很大一步。
不过,疫情之后,消费者对网络购药的甄别将会进一步加强,电商平台也必须跟着消费者的习惯进行新一轮的战略部署。下一波医药电商的红利在哪里?是药保结合,还是互联网医疗下的增值服务?总之,医药电商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